你們好!今天我代表媽媽海內外子孫,同大家一起來和媽媽“話”別。媽媽許多親友已經寫來他們對媽媽的思念,現全印在程序單這兒了,希望它們, 尤其其中幾首詩,包括待會兒我妹妹秀芳將讀的兩首, 將釋放大家的想像和情感,除了耳朵眼睛之外更以“心”來體會媽媽100年的旅程!

(台語): 因為媽媽親友中不乏客家人,所以以下我準備主要用普通話來說。

媽媽的一輩子,雖然表面是平民百姓的樸實無華,但實際是貴族般高貴精神的體現,生動精彩,光華耀眼,足以供大家參考來規劃你們更棒的明日呢!

媽媽的第一個1/4世紀是一個農村小小孩,雖然家裡打水,洗碗洗衣服等粗重的工作,以及照顧弟弟妹妹,全落在她身上,但一有機會媽媽就往水邊林間去,摸牡蠣,釣小魚,抓小毛蟹,捕蟬,捉蜻蜓。或捉螢火蟲作夜燈,抓竹筍蟲綁線任它飛,或爬樹看母鳥銜蚯蚓餵小鳥,捅蜜蜂窩趕走蜜蜂拿裡邊的蜜糖吃… 大自然孕育了媽媽自小的外向好動. 所以手腦機敏, 健康樂觀。

小學時活潑結實, 蹦蹦跳跳, 被我的曾祖母在田埂路邊“相”中,說她一隻小手指頭彎彎, 心一定也敏巧. 所以媽媽13歲就被“許”給同班同學我爸爸,入住周家為童養媳了。媽媽和爸爸青梅竹馬,天真無邪的童心初戀, 竟然延續一輩子,當然有非常特別的戀愛境界呢!

曾祖母是對的,作為童養媳, 媽媽心甘情願舂米磨米曬穀子,打水挑肥種菜,餵豬牛雞, 趕鴨子吃害蟲。輪流清晨三點起床, 廚房裡撿菜,燒火,煮大鍋飯,然後百斤擔子挑到田裡去給長工們吃。晚上到溪邊洗衣服。還學會了注射, 13歲小孩就懂得隨時為肺癆發作的, 我的祖母打針。我的曾祖父刮目相看,勉勵媽媽說:“你現在比別人辛苦沒關係,他們是金的,我們是土;將來換我們是金的。”

媽媽的第二個1/4世紀是隨我爸爸的銀行工作北上,23歲時終於脫離了勞累了10年的農村。未料到祖父作農開始走下坡,我爸爸作為長子,有義務按期接濟,祖父甚至嚴厲地說“米糠也得給擠出油帶回家來(台語:粗糠也得擠油)”。但爸爸媽媽一點不引以為忤。接下來獲悉祖父不得已將一塊田產抵押債務去了,更毅然決然傾囊為祖父去贖了回來。多年後祖父臨終時對媽媽說,那塊田產應該屬於你們。媽媽回答,不用的,五位弟弟都尚未成家立業,留給他們,他們需要的,請您放心。

媽媽照顧老家鄉親從不猶豫。兩位舅舅來台北念中學大學都長住過姐姐家,叔公來城裡看病養病也來住,親戚小孩來台北唸書也拜託長期住我們家… 這樣慷慨義助或雪中送炭的例子不勝枚舉。今日我的中照叔叔以標題“長嫂如母”懷念媽媽:“我在半工半讀好不容易考上大學,正躊躇學費無著,不知下一步如何走,是否要放棄報到時,去找大嫂,大嫂告訴我: “天無絕人之路,時到時擔當,沒米才來煮番薯湯(台語)”。意思是,不要杞人憂天,往前邁進就對了,真要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來找我。

從此以後每遇重大問題,不是回家找父母,而是去找大嫂。我的人生每每柳暗花明又一村,幾個重大轉捩點,念大學、考進鐵路局、結婚、生子、買房,背後都有大嫂的身影,關關困難關關過。大嫂並非給我實質財務資助,卻猶如我背後的靠山,讓我面對困難坎坷時,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媽媽的侄女東玉也回憶說:“小時候,爸爸媽媽常帶著我們六個小孩子一起到中山北路阿菊姑家裡玩…阿菊姑會表演「雜耍三顆球」…用的道具是橘子…甚至可以運用4顆、5顆橘子…阿菊姑反應超厲害的! ” 媽媽就是這樣孝敬公婆,疼愛小輩. 她念善無私,心胸寬泛的情操,對我們子女是最好的身教至今!

媽媽的好心熱心也使她在鄰裡最受歡迎。多次媽媽被親友邀請去幫忙牽新娘子出嫁,我們小孩時最喜歡看和新娘一樣光彩煥發的媽媽了。住巷口大樓作出口生意的陳太太趕工女士細珠子皮包,拜托媽媽一呼之下,成群的鄰居太太每天跑來我們院子裡坐下來一起邊繡皮包邊聊天,連我們放學回來也喜歡拿細針穿那小小粒的黑珠子,熱鬧又好玩。

侄女韻如這樣記得:“菊姑姑的聰敏透過她的各種女紅絕活展現…親手製作各式各樣的珠包,以做為梅信姑丈社交往來對象之夫人禮品。想必這些做工精湛的珠包,定是人見人愛的,所以菊姑姑真是梅信姑丈的最佳事業助攻!”

那時代流行“起會子”,也就是金融互助會,而招會子的人最喜歡找像爸爸這樣吃銀行鐵飯碗的,不會倒會,所以邀媽媽入會的群組多到以打計。不久,算術極好的媽媽懂得靈活標入利息較低的會子,放到那些可以收到較高利息的會子裡,賺利息的微薄差額。隨著會子越來越多,居然累積創造出可觀的額外家庭收入。

然而媽媽始終勤儉務實。記憶中我不記得小時候曾哪次全家八人一起外出吃館子過。同樣身為童養媳,和媽媽相知八十年的舅媽今日如此描述:“在過去那個不富裕的年代,布料取得不易,如何解決孩子們不斷長大的身型,穿衣方面的需求咧?阿菊姐拆開衣服縫邊,接上顏色相近的布,再把衣服縫回去,這樣修改好的衣服還可以讓孩子多穿上一兩年。” 正是經過如此省吃儉用,爸爸媽媽讓家裡每個小孩都能夠出國探險鍍金,取得國外學位。

媽媽的第三個1/4世紀多次來國外看我們的時候, 仍童心未泯, 歡喜探險屋外,登坡臨水, 爬樹攀枝,只是兒時同伴現在變成了自己的小孫輩。待台灣時, 每天一清早會和鄰居成群結隊去公園運動, 返家後不是織衣刺繡,玩益智遊戲,習字練歌,就是做環保義工或鄰里公益。民國88年公共電視台拍攝“台灣百年回味”系列,描述童養媳之“台灣的女兒”影片,媽媽接受大批記者訪問時,風度翩翩, 幽默有趣,見證了她天生飛快的腦筋和折服他人的口才. 影片也拍攝了七旬的媽媽在公園裡展臂環抱大樹幹依偎著,手掌滑動觸摸著樹皮,眼神散發著來自大自然或, 對我來說, 甚至是來自天上的,一顆純淨善良心靈才可能具有的,無比的沉靜力量。

媽媽的第四個1/4世紀我爸爸走了,媽媽逐漸不良於行,但坐輪椅的媽媽仍喜歡每日盡可能外出曬太陽,逢人寒暄問暖,好不快活。退休的我們也比較有機會回台來陪伴。啊,多麼懷念那許多和媽媽重逢相聚的快樂時光,例如天母磺溪陽光裡, 一起觀樹上鳥水裡龜, 輪椅躍上火車重訪龍潭老家及賞桐花之旅等等!

再後來病痛纏身,出入醫院頻繁,媽媽也堅韌無懼。無數次險象環生下安然出院。侄女韻珊這樣回想:“我去醫院看望她老人家。一到病房,護士說,病房有這位老人家在,就有歡笑。” 是的,自小我未曾聽過媽媽嘆息過一聲,也未見晚年的媽媽對病痛或醫療顯得灰心過。這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堅持不棄,永遠是我們每個人最好的榜樣!

媽媽您的青少年都花在農家的苦力勞動裡,接著養育我們長大的辛勞更繼續將您十隻手指頭都折磨到彎曲變形得不成樣子了。然而因為您一生的奮鬥不懈,現在您的子孫都能在很好的起跑點上,繼續秉持您的崇高精神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所以在我們心目中,您是我們的驕傲,您從來沒有較此刻更美麗優雅的了。我們將永遠懷念您,直到天上再相聚的一天。媽媽最美麗!我們永遠敬愛您!

天黑黑 要落雨

隔開您我的天空 好像之前是一片大海,
多少次淚汪汪的道別和喜洋洋的重逢,
這又是一次 ——

阿嬤,

永遠地
在我的心和我的行動當中,
我竭力讚美您宏偉一生裡的
愛和天賦 ——

盡責、赤忱、寵愛人的阿嬤,
敏捷、強健、智多星的阿嬤,
永無止境地有求必應,
吃苦耐勞至堅韌無畏,
歡樂心情卻從未冷卻,阿嬤,
總是很快地扑哧就笑出來,阿嬤 ——

調皮搗蛋的阿嬤悄悄眨眼睛捏手心;
俏皮逗趣的阿嬤,是唱曲子哼小調的歌手;
喜歡比賽的阿嬤,是遊戲和拼圖迷;
手巧的阿嬤,是萬件毛衣的編織家;
善長安慰人的阿嬤,是閃電打雷時我的保護者 ——

阿嬤,您離開的時候,有可怕的暴風雨。
但我不害怕,因為您就在我的當中。
因為您,所以這樣的我。

我永遠愛您,阿嬤,
阿嬤,
阿嬤。

 

***

 

我出生時阿嬤 49 歲。今天告別我們不可思議的大家長之際,我也是 49 歲。當我 的父母在美國完成駐院醫師資歷期間不能適當照顧我時,媽媽把我抱回台灣與阿嬤阿公住。我會永遠感激他們的決定——和他們的小嬰兒分開是痛苦的,但因為他們的犧牲, 我得到了最真誠的外公、外婆,及舅舅、阿姨的疼愛和照顧,尤其和阿嬤結下了特別深 厚的感情。她寵我,教我唱歌,抱我在臂彎裡睡覺時,雙腿夾著我的腿。她總是讓我感到如此被愛和安全。我隨阿嬤到處去,不論去到哪裡,人們都熱情和尊敬地跟她打招 呼;他們經常跑來尋求她明智的建議。通過她的榜樣,我看明瞭如何過一種有勇氣和價 值的生活,如何做人——照顧家庭,幫助他人,創造機會和人緣,建立社區。我渴望不 辜負她賜給我的無價遺產。

媽媽,我,阿嬤阿公。台北,1974。

他們說,當外婆孕育你媽媽的剎那間,
你的種子已存在外婆身體裡,血脈相連。
我是我媽媽的女兒,我媽媽是外婆的女兒。
人間至情,莫過於血脈相連,雖隔重洋,隔海猶呼。

我不熟悉我的外婆,她也不熟悉我。

然而,我曾經活在她身體裡分享她和我媽媽的血,
她的意志、她的夢想、她的悲劇的脈絡,藏於細胞中形成我的肉和骨。

然而,外婆熟悉我媽媽 而且我媽媽熟悉我。

當外婆看著我媽媽,她看到自己的身影,
一個迷糊的小孩,睜大眼睛喝每一滴她能找到的愛,
一個調皮的女孩倉促變成一個慈愛恪盡職守勇敢的年輕女子,
一個熱情滿溢的媽媽懷著一顆無私親情永遠容納不夠的心。

當我媽媽看著我,她看到一種力量和韌性的源泉她自身不具備的, 但是她熟悉的。

當我媽媽看著我,她看到了能將成捲的羊毛變成美麗織物的雙手, 她自身不具備的,但是她熟悉的。

當我看著我媽媽,
我看到一個永遠無法由她媽媽滿溢的心攝取足夠愛的女兒,
那是我熟悉的。

當我看著我媽媽,我看到一個媽媽由我身上看到她自己,
那個迷糊的小孩,那個調皮的女孩,
那個勇敢的年輕女子,一顆熱情滿溢的心 —
那是我熟悉的。

我不熟悉我的外婆,她也不熟悉我。
然而,我曾經活在她身體裡分享她和我媽媽的血,
她也繼續活在我身體裡。

我是說英語和普通話長大的,但我奶奶說的是台語和日語。很難回憶起我們有過哪些長短的談話,但我可以很容易地記得她是如何通過烹飪來照顧我的。

從市場上新鮮屠宰的白斬雞, 水煮的番薯葉蘸醬油膏。我仍然經常為自己做這頓簡單的飯菜,希望有一天能為我的孩子們做。

她的人雖然不在了,但我奶奶卻因她的作為而活了下來。

奶奶、爺爺和我。加州,大約 1991 年。

周怡安
周怡安口述, 周德崇記錄
閱讀原版: 英文(English)

爸爸告訴我奶奶回天家了。思緒一下子把我帶回了二十多年前的那個上午,那是我僅有的一次與奶奶獨處的時光,記憶中的我隨著奶奶來到了菜市場,奶奶停在了一個餛飩攤位前,替我買了一碗餛飩,當餛飩攤位的老闆娘聽說我是阿嫲美國來的小孫子時,還特別的多給我一點餛飩!
我吃過不少餛飩,但是記憶中的餛飩美味迄今記憶猶新,應該是伴隨著奶奶的愛,和對奶奶的思念吧!

如今奶奶卸下了人間重擔,疾病,痛苦回返天家了!希望奶奶在天堂裏快樂幸福!

周中照
民國 112 年 1 月 20 日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天無絕人之路,時到時擔當,沒米才來煮番薯湯」。

大嫂沒有高深的學歷,卻有著睿智的人生哲學。我在半工半讀好不容易考上大學,正躊躇學費無著,不知下一步如何走,是否要放棄報到時,去找大嫂。 大嫂告訴了我上面那句話,平實卻饒富哲理: 不要杞人憂天,往前邁進就對了, 真要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來找我。

從此以後每遇重大問題,不是回家找爸爸媽媽,而是去找大嫂。我的人生雖 非一片坦途,卻每每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的幾個重大轉捩點,念大學、考進鐵 路局、結婚、生子、買房,背後都有大嫂的身影,關關困難關關過。

大嫂並非給我實質財務資助,卻猶如我背後的靠山,讓我面對困難坎坷時, 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如今,大嫂驟然高壽仙逝,猶如赤子之失恃;撫今思昔恍如昨日,椎心之痛無 以言喻。

黃秀芳(魏廷魁妻)
黃秀芳口述,魏韻珊記錄
2023 年 1 月 14 日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兒女環繞的阿菊姐勤檢持家,非常節省。煮好的飯菜絕對沒有當廚餘丟掉 的,一定會讓全家人吃完。

另外,在過去那個不富裕的年代,布料取得不易,如何解決孩子們不斷長大 的身型,穿衣方面的需求咧?阿菊姐拆開衣服縫邊,接上顏色相近的布,再把衣 服縫回去,這樣修改好的衣服還可以讓孩子多穿上一兩年。

魏新偉
2023 年 1 月 15 日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記得小時候,很多次春節大年初一,爸媽都帶全家到菊姑家裡聚會;兩家小孩加起來的超過數目可觀,遊戲玩耍,熱鬧非凡。小孩子心思單純,只想過年好處,不會想到大 人之間深一層的往來事情。

魏家世居桃園龍潭,祖父母共生兩子四女,菊姑取名秋菊,排行第二,爸爸 廷魁排行第三。(根據魏家族譜,祖父維鏞公,祖母邱廷妹,生長女玉葉、次女秋 菊、長男廷魁、三女招治(早夭)、四女月梅、次男廷卿)菊姑生肖屬豬,爸爸屬 兔,姐弟兩人相差四歲,情感不一般。

據爸爸回憶,菊姑幼年即過周府為童養媳,梅信姑丈從事銀行業務,調任多 處後,任職地點轉到台北市。適時爸爸考入台北泰北中學,在當時交通與居住建 設尚未完備的台灣,由龍潭至台北求學,寄住自己台北二姐家,應該是合情合理 的選擇。這是菊姑與爸爸的人生交集深的因緣。爸爸生前常念及姑丈與菊姑照顧 恩情,所以多年後兩家常一起過春節,實為情感延續。

與同時代的多數台灣女性一樣,菊姑沒有機會受更高等的教育,但持家之餘, 她有經營自家生活圈子金融活動的強烈興趣與熱誠。記憶中,她經常擔任金融互助 會會首(俗稱起會子);這非簡單工作,因為她必須負起所有會員信用考核責任, 確保開始至結束的順利運轉,角色壓力堪稱重於現代金融體系的專業經理人,絕 非過譽。

父母潛在才華,經常由子女繼承展現。梅信姑丈與菊姑所生諸表兄弟姊妹, 個個學業事業有成,足慰兩老生平奮鬥的努力。菊姑向來鼓勵子女赴國外發展,這 是她冒險犯難精神的延續。但也導致後段人生減少了與後輩歡聚的時日,小小遺憾, 世間事總難兩全。

菊姑年歲近百離世,福壽圓滿,為侄者我,雖悲亦喜,寫此短文紀念。

魏東玉(魏廷魁長女)
2023 年 1 月 14 日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郭元益的“胖”
小時候我們家住士林,巷口有一家郭元益麵包店。阿菊姑來看望我們的時候, 常常手拎兩大包郭元益的“胖”,那是我們小時候幸福的滋味!西式麵包是都吃 米食的爸媽很少給我們吃的食物。那些“胖”的口味,紅豆啦、Cream 啦、菠蘿 啦,對當時的我們簡直是太美味了!

全家 8 個人擠一部計程車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常帶著我們六個小孩子一起到中山北路阿菊 姑家裡玩。常常是到了晚上,要回士林家,德崇哥幫我們叫好計程車,然後爸爸、 媽媽再加上我們 6 個小孩子一起搭一部計程車回士林的家。

雑耍三顆球
過年到阿菊姑家拜年的時候,阿菊姑會表演「雜耍三顆球」,阿菊姑用的道具 是橘子。阿菊姑反應敏捷,她甚至可以運用 4 顆、5 顆橘子來表演「雜耍三顆球」。 阿菊姑反應超厲害的!

家政作業~勾珠珠包阿菊姑幫忙收邊
阿菊姑手巧善工藝。記得她有一項當時流行的手工藝~勾珠珠包。當阿菊姑來 士林看望我們家,經常隨手帶著珠珠包的活,一邊聊天,一邊勾珠珠包。阿菊姑 作品精美,拿得出手。她拿珠珠包當禮物送給姑丈在彰化銀行的上司和同事的太太們,大家都愛不釋手!她真是一位旺夫賢慧的好太太。

另外有一次,學校有一項家政作業剛好也是珠珠包。當時我正準備收邊的時候被阿菊姑看到,她說,啊!這個簡單交給我,我來幫你收邊。沒多久時間,阿菊姑就把珠珠包收好邊。阿菊姑對晚輩的疼愛,可見一斑。

陳韻如(魏廷魁二女)
2023 年 1 月 15 日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在我的記憶中菊姑姑是位集:智慧、剛勇、聰敏、豪邁於一身的長者。她的 智慧基因在諸位傑出子女身上足見,自無需我再多做贅述。

她的剛勇在我的一段兒時回憶中湧現,記得有一回她領著我們一群小蘿蔔頭 從台北搭火車回龍潭鄉下,可是在火車即將離站的當下,才意識到搭了錯向的火 車!由於時間緊迫,我們一行人來不及重回月台改搭對向火車,她便親手將我們 這群小蘿蔔頭,直接越過鐵軌逐個拎到反向火車的車箱中去!當時真是驚險刺激 萬分!

菊姑姑的聰敏則主要透過她的各種女紅絕活展現。記得年幼時,有一回同大姊一起去菊姑姑那時位於中山北路的家中過夜。當晚在忙完所有家務之後,菊 姑姑拿起勾針與毛線球,三兩下就給我跟姊姊各自勾了個筒形長纓手提包出來! 我還記得給我勾的是個橘色的包包,而給姊姊的則是個淡紫色的。

小時候,有一陣子非常流行配有口金的多彩珠珠勾針包包,菊姑更是親手製 作各式各樣的珠包,以做為梅信姑丈社交往來對象之夫人的禮品。想必這些做工精 湛的珠包,定是人見人愛的,所以,菊姑姑真是梅信姑丈的最佳事業助手!凡是 精於女紅的人士均有一絕,那即是只消看看摸摸別人的作品,便可在腦中反推其 製作的手法與步驟,甚至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將成品推到更勝對方一籌的境 界!我親愛的菊姑姑,怎麼我這個三親等旁系血親卑親屬,就無緣沾到您一丁半 點的天賦呢!

菊姑姑的豪邁則在她當年每次到訪士林家中時,必隨行攜帶的伴手禮中陣陣 飄散。那數以十計新鮮出爐的貴富街巷口郭元益餅店的菠蘿包、奶黃包、芝麻 包……,滋養著對她造訪每每翹首盼望的成長期姪兒女脾胃。

親愛的菊姑姑,上回我們見面已是將近二十七年前了。那回您與梅信姑丈一 同前來我的新居走走看看,並仔細叮囑了一些當留心的事項。在此我要再次感謝您 對我這小輩的關愛!

我還想告訴您,至今我還一直保有您給小時候我的心形金戒指;以及雖然我 早已多年不說客語,卻還一直惦記著您當年曾糾正過我,關於客語中兩種不同的 “我們”的表述與發音。
可惜隨著時光流逝,您當年所給的指正,我已有些印象模糊,但您這位排位 僅次祖輩父輩的尊親屬在杏仔的腦海心房的印記將是永不磨滅的! 祝菊姑姑您一路好走!我們天堂再續天倫!

魏韻珊(魏廷魁三女)
2023 年 1 月 15 日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阿菊姑,這位對我們家族諸多照顧的長輩,個人比較深刻的記憶是,小時候 過年過節,爸爸會穿戴整齊,帶著媽媽,帶著媽媽和我們全家 6 個小孩,到阿菊姑家, 和梅信姑丈、表哥表姐們歡聚一堂。

通常我們一到阿菊姑家,滿桌飯菜已經備好,也不知道當時位子是怎麼坐的, 一屋子十幾個人,就這樣圍著大桌一同吃飯,印象中就是滿桌子都是人,很熱閙! 在吃飯的時候,阿菊姑會問我們事情,然後會聽我們回答。當她覺得好的時候, 會用温暖的笑容、爽朗的笑聲、鼓勵的言語,回應我們。讓我這個小孩子,感覺 臉上多了三層光!

飯後餘興節目也很熱鬧,阿菊姑會用四個、五個橘子表演「雜耍三顆球」,反 應真是敏捷厲害!另外,阿菊姑家當時已經有非常先進的家庭娛樂設備~VHS 錄放 影機。阿菊姑會事先租借節目錄影帶,跟我們一起看節目。其中有一部日本懸疑 推理電視劇「W 的悲劇」,當時的男主角,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是日本男演員石原浩 二。整部電視劇內容是遠超出當時國小生的我理解範圍,只覺得,喔!日本真的 好先進!阿菊姑就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會做得好好的!

在我父親過世幾年後,聽說阿菊姑在榮總住院,我到醫院看望她老人家。一 到病房,護士說,病房有這位老人家在,就有歡笑。那時候,阿菊姑語言反應還 很敏捷,和她老人家對話,我感覺到與已過世的爸爸系出同源的聰明睿智,那時 候眼淚差點流下來…。

魏氏一門英才。弟弟,光復後的台灣大學機械系畢業高材生;姐姐在「女子 無才便是德」時代下,小學畢業後命運就決定她當一輩子賢妻良母。倘若阿菊姑 有機會受到高等教育,她有機會成為大機構傑出金融人才吧?

阿菊姑走完她近百年的人生,開枝散葉下的表哥表姐們,學業事業兩相成, 足足見證母親優秀福澤滿門!願阿菊姑一生喜樂與她老人家同在,靈魂得到滿滿的安息!

魏華慧(魏廷魁四女)
January 14, 2023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菊姑有一雙巧手,小時候會收到她的一些手工藝!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黃色 勾珠小皮包和表姐們穿不了的衣服。在那個物質不是很富裕的年代,對我來說, 是珍貴的東西。

另外,菊姑家佈置得很溫馨,同時也很整潔!菊姑完全符合我對“賢妻良母” 的定義!

魏韻純(魏廷魁之么女)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魏秋菊女士是我父親的二姊,在我們家都用客語稱她為「阿菊姑」。父親初中 畢業即離開龍潭老家北上求學,在台北唸書期間受到阿菊姑和梅信姑丈多方的照 顧,因此父親對這位姊姊十分敬重。阿菊姑因著關愛她的大弟(即我的父親),也 愛屋及烏地對我們全家人都照顧有加。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兩家人時常有互動, 阿菊姑關心我們就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

我對阿菊姑最鮮明的記憶是她的熱情好客。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阿菊姑喜 歡邀請我和三姊及四姊(韻珊及華慧)到她家中小住幾天。雖然媽媽不好意思如此 麻煩她,但她的熱切總令我們難以拒絕。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原本媽媽是帶著我們和阿菊姑在外頭碰面,之後就要 各自回家的,阿菊姑臨時起意邀請我們這三個小女孩去她家小住,我們所提出各 種不方便的理由,都被她一一駁斥,堅定表達這些都不成問題。整潔而高雅的阿 菊姑家本來就很吸引人,我們這些小孩子當然很快就被她說服了,我母親也「恭 敬不如從命」地接受阿菊姑的好意。於是母親只得叮嚀我們幾句就自己回家去了。 阿菊姑就高高興興地帶我們回家,親自下廚為我們預備美味的食物,熱切地款待 我們。幾天後,我母親再到阿菊姑家來接我們回家。

若是逢年過節到阿菊姑家,阿菊姑不僅預備豐盛的食物,還會請我們看她喜 愛的日劇,總之是盡心竭力把她覺得最好的都擺上。在阿菊姑家除了有好吃的以 外,我還記得表姊(應該是秀芳表姊,因秀琴姊應已出國)也像阿菊姑一樣熱情, 會拿出她小時候用的文具或飾品,問我們喜不喜歡,若喜歡就送給我們。這些美 好回憶豐富了我們的童年生活。

阿菊姑是我父親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給予我們全家許多重大的幫助,實在述 說不盡,僅以上面的短文來見證她對我們的愛。

晚年阿菊姑膝蓋不好,以輪椅代步。但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生活依然充實: 複習日文、寫書法、唱歌、玩益智遊戲,到九十多歲高齡都還維持極佳的心智能 力,精力充沛且充滿自信。我們幾次去探望她,她仍展現一貫的熱情好客,總是 要留我們吃飯,並再三邀約我們再去看她。熱情的阿菊姑,您如今安息了,您的 熱情會永存在我心中。

莊紫蓉(周德璋的朋友)
閱讀翻譯: 英文(English)

一陣風吹過
隨著輕輕的嘆息聲
一片枯黃的葉子飄落
樹上的綠葉爭相伸手
來不及抓住 枯葉
終於靜靜躺在泥土上
不捨地仰望 樹上
一片片葉子隨風舞動
在陽光下閃現耀眼的光芒
綠繡眼在枝頭
啁啾著生命之歌

一片烏雲飄過
驟雨打在樹上 綠葉
不畏風雨 紛紛挺起胸膛

風雨漸歇 陽光再現
樹上的葉子綻放
綠色光芒
靜躺在泥地上的枯葉
終於放心地闔上眼
安息

 

***

 

願好友的老母親安息